新闻动态

首页 > 资讯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金川路小学师生走进语言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

作者:刘婕 何汶航 刘燕灵 覃星榕;摄影:何汶航 刘燕灵 覃星榕   来源:语言博物馆  时间:2025年10月23日 11:29


    10月17日,南宁市金川路小学五、六年级师生来到广西民族大学语言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。该校共五个班约250名师生,分批次分时段进行参观,博物馆的讲解员、志愿者和研习教官一起,带领同学们开启了一场精彩的语言文化探索之旅,现场气氛热烈。

    图片:同学们在认真听讲解

    在参观过程中,同学们了解了世界语言分布概况,随后,同学们跟随讲解员来到中国境内语言文字展厅。在这里,讲解员巧妙地借家谱作比,用形象的语言、丰富的互动向同学们介绍了语言谱系,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各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,对“一语三族”的汉藏语系分类表现出浓厚兴趣。他们兴致勃勃地识读壮语、苗语等民族语言,并观摩了珍贵的《麽经》等民族古籍。

    在认真聆听讲解的过程中,同学们也不禁产生一些关于语言的疑惑,讲解员们用专业且有趣的口吻回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。在民族文字展区,讲解员熊烩琳在介绍“女书”时,通过抛出问题、巧设问答,同学们的探索兴致进一步被提高,探究这一文字的发展由来。

    在东南亚语言展厅,同学们发现泰语与壮语的相似之处,通过语言谱系图了解泰国、新加坡等国家的语言状况,理解了语言作为文化纽带的重要意义。最后的数字化展厅更是让他们流连忘返,拼字游戏、书法体验等数字化成果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科技创新赋能语言文字。

    “今天为金川路小学的孩子们讲解语言博物馆的知识,是一场充实的体验。经过讲解,孩子们对我国各地区、各民族的语言有了初步的了解。我作为讲解员,最大的感受是,讲解的价值是以孩子们能感知的方式搭建起民族语言文化的桥梁,而讲解的意义,不只是传递知识,更是强调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。广西语言文化资源丰富,但是当下正面临区域语言文化的淡化或流失,民族语言文化需要保护和传承,而我们的讲解工作,正是文化传播的重要一环。我们需要更加热情地对待此项工作,将工作热情转化为对国家语言文化传承的贡献!”讲解员王昊如是说道。

    本次参观活动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。广西民族大学语言博物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,充分依托着学校文化研习基地的博物馆群,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。致力于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建活动辐射到课堂内外,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,让青少年学子成为文化自信的坚定守护者、自觉传承者。

    (初审:刘婕;复审:康忠德;终审:唐艳军)